全部

昌邑潍水学校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战“疫”新闻课程研究第一期成果公报

来源:齐鲁网

作者:王媛媛,李宁波

2020-05-19 15:24:05

一、题目

课题题目 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战“疫”新闻课程研究

二、内容摘要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民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就像是一面镜子,它照出的是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是责任与担当,是团结与协作,是爱与感恩,是自由与规则,是理性与科学,是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战“疫”新闻课程旨在通过战“疫”新闻教育这一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新闻课程主要包括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

一是课程目标:以战“疫”新闻为资源,培养有立场、有理想、有理智、有自尊、守规则、有担当、有情怀的中国公民。

二是课程内容:当下抗“疫”事迹是最生动的思政课,主要以国家政党方面最新事件、国际政治事件以及社会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和新闻事件为基本教学资源。

三是课程实施:师生共定主题和目标,组织实施多维度学生活动,通过课堂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构建以抗“疫”精神为主体、多维度融合的新思政体系,让思政课真正入脑入心。

四是课程评价: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基本目的,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主要依据,采用科学多元评价方式。

三、关键词

学科核心素养  战“疫”新闻课程

四、引言:

昌邑潍水学校王媛媛主持的《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战“疫”新闻课程研究》课题编号2020YZJ112,参与人李宁波、张百艳、郭云龙、刘金凤、杨新聪、郭淑琰、王艳秋、郭佳佳、郑小丽

“疫情”是最好的教材,战“疫”新闻是最生动的道德与法治新闻课。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每天都发生着许多触动学生心灵、很有教育意义的新闻,这些新闻很明确地体现了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理性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也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因此,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战“疫”新闻课程研究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课题以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深入落实“新闻课程引领核心素养形成”根本任务优效途径,形成集合“创新理念·优效实施·综合评价”为一体的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程发展模式。

图片1

五、成果内容

1.第一部分:问题缘起

2015年3月30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并相继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征求意见稿),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达成,依赖于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之筏,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

要想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时政新闻课程教育是有效途径。习近平主席2019年思政讲话中提到,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时事政治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程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必须按规定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上予以保证。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民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研究的战疫新闻课程就是用疫情时代的事实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培养核心素养。

当前,虽然疫情蔓延势头得到一定遏制,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战胜疫情我们不仅需要扎实的具体行动,也需要战“疫”必胜的信心、不怕困难的韧劲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如何把这次抗击疫情战斗中涌现出来的教育战线的英雄人物、感人故事和他们的抗“疫”精神学习好、宣传好,并有效融入道德与法治课,使其成为教学的重要素材、鲜活案例和现实题材,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思想洗礼,体会家国情怀,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的重要内容。

2.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与方法(含研究方法和工作方法)

研究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要素。

①政治认同:培养有立场、有理想的中国公民,关系着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决定着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方向。培养政治认同要开发基于政治认同的教学资源,创设基于政治认同的教学情境,构建基于政治认同的教育内容,促使学生在形成一定政治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政治情感体验,从而坚定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政治信念。 

②理性精神:培养有思想、有理智的中国公民,是达成政治认同、形成法治意识的主观要求。培养理性精神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够坚持以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分析各种现象,防止孤立地、僵化地、片面地看待问题;又要注重培养学生重逻辑、讲规则的意识。

③法治意识:培养有自尊、守规则的中国公民,是公共参与的必要前提。培养法治意识要加强基础法律知识教育,通过社会案例分析提升学生的法律认知,鼓励学生应用法律知识维权。

④公共参与:培养有担当、有情怀的中国公民,是法治意识的必然表现,也是政治认同和理性精神的必然结果和行为表现。通过创建情景、营造有利于学生“亲历政治”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就如何解决实际问题而献计献策。

(2)时政新闻课程:包括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

①课程目标

a.以时政新闻为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开阔视野,增强学生自主性、主动性;

b.关注学生学科活动经验的获得,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c.关注人文价值,提升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d.塑造敢于承担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②课程内容

主要以国家政党方面最新事件、国际政治事件以及社会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和新闻事件为基本教学资源。当下抗“疫”事迹是最生动的思政课,我们要利用身边人、身边事讲好“中国故事”“抗‘疫’故事”,有效融入思政课,使其成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素材、鲜活案例和现实题材,可分设为爱国主题、环境保护主题、责任主题、法治主题、中国担当等不同主题进行开展,从多维度广视角进行思考和感悟,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思想洗礼、体会家国情怀,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

③课程实施

具体实施:

a.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精心备课,因材施教,发挥课代表和小组长的示范作用,通过师生共定主题和目标,教师实时在线答疑点拨。

b.组织实施多维度学生活动,活动通过讨论式(辩论)、表演式(角色扮演+成果汇报)、调查式等形式有效实施和开展。同时可据疫情防控的进展情况,不失时机、合理有序地将抗“疫”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构建以抗“疫”精神为主体、多维度融合的新思政体系,让思政课真正入脑入心。

④课程评价

评价原则: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基本目的,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主要依据,采用科学多元评价方式。

评价形式:

即时性评价:老师的点评、家长的反馈、学生的课堂评价补充等。

展评性评价:课件图片、搜集的资料、随笔介绍。

反思性评价:建言献策、研究报告、调查总结等。

多元性评价:老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评价。

终结性评价:优秀活动小组评选。

通过学校制定时政新闻课多元评价量表、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标准等指标评价,评选出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小组。设立各类优秀个人:时政点评达人、新闻播报小明星、焦点访谈小记者等;设立各类优秀小组:新闻评析大赛优胜组、防疫公益微视频优胜组、致敬“逆行者”优胜组等。

研究方法

(1)文献学习法:通过学校图书馆、网络或者开会集中学习新闻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思政课学科素养、思品课程标准以及习近平主席思政课讲话,更新理念,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2)观察法:采用观察量表从不同纬度观察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表现,形成报告,进行分析总结。

(3)成果展示法:课程实施后期,为检测学生参加活动效果,通过新闻课程信息化展示平台,组织一次学生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反馈课程实施情况。

(4)调查问卷法:用问卷星制定调查问卷。准备阶段对学生、教师开展本课题现实意义的调研。总结阶段对学生、教师进行关于新闻课程课程学习感受和收获的调查。

工作方法

(1)组建团队,严密组织

市教科研中心设置研究专题,进行整体调度;学校教科研中心强化课题管理及激励制度,指导课题研究相关工作;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相关职责,强化团队行动研究。

(2)专家引领,点评指导

邀请昌邑市教科研中心郑志娟主任及昌邑市教研中心道德与法治教研员袁艳梅老师担任课题组专家,进行指导反馈和专题辅导,对课题研究给予操作上的引领和具体的实施建议,切实提高教师研究水平。

(3)网络教研,助力成长

定期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做好课题研究的理念学习,以科学先进理念引领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问题的分类梳理和概括总结,构建基本教学模式;做好课题研究的反思和总结,修正不足,做到“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以研促改”。

(4)阶段管理,完善推广

课题组依据实施方案系统开展工作,在课题实验过程中,组织课题实验团队、保障团队、专家团队开展经验交流总结,明确不足,择其善而从之,取其精华,修正不足,梳理总结阶段成果,适时做好相关成果的展示推介工作。

3.第三部分:研究结论

(1)课程开发:课题组成员针对2—4月的战“疫”新闻,按照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理性精神这四个方面进行分工,从网络、电视、报纸等渠道搜集真实权威的疫情相关新闻资源,把搜集的资源进行整理,以文本、图片或资源链接等方式呈现,教师可对新闻进行解读,并针对此新闻进行活动设计,基本形成了战“疫”新闻课程雏形。

(2)课程实施:随着网课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及行为,信息化素养不断提高,已能够熟练利用cctalk、钉钉、腾讯会议等多种直播软件授课。教师通过有关程序分别向学生推送,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的敬畏生命、人生价值、勇担社会责任、奉献社会、法不可违、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社会主任制度优越性、人与自然和谐等思政观点或者自己的合理观点进行点评。同时,教师教授学生搜集真实权威新闻的方法,指导学生从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理性精神四个方面搜索新闻,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进行评价,可以文字、视频、录音等方式。也可以小组合作选择一个他们认为最有教育意义的疫情新闻进行点评,形成点评报告。

(3)课程评价:一是学生完成后将其成果上传到平台上,请老师、家长、同学进行评价。通过查看学生的成果完成情况和水平以及评价情况来反馈课程实施情况。二是采取评选优胜小组的方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小组任务完成后,组织展示活动,评选优胜表彰。

4.第四部分:政策建议

(1)加大政府统筹力度,健全教育保障机制

地方政府对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均有统筹的责任,加大政府统筹力度,健全保障机制有利于实现区域内教育事业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健康长期发展。如:统筹推进课程改革,确保组织保障有力;统筹整合教师培训资源,保障机制灵活有效;统筹利用城乡教育资源,确保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保障各种活动经费充足。

(2)强化教育部门引领,助推战“疫”新闻课程建设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而教育部门对于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应主动发声,积极引导,做到“抓一个关键,解决三个问题,关注三个热点,做到一个示范,达到一个目的”。即抓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综合能力建设,落实和完善教育改革机制;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理念更新问题,实践操作问题;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的教学效果;做到市级教学活动的示范;达成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战“疫”新闻课程建设的目的。

(3)加强学校建设,促进核心素养落地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责任,而构建教研部门、后勤部门和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面共同参与的育人环境是前提——综合实施和文化育人。即:学校要做到把核心素养作为整体概念来看待,不对各类素养分开来解读,更不做进一步细化,要着眼“人”的全面发展,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运用学校文化力量涵育学生素养,构建以抗“疫”精神为主体、多维度融合的新思政体系,体现从知识本位到社会本位再到个人核心素养本位的渐进规律,最后使学生能够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

[责任编辑:杨凡、王亮家]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6-8198101,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6-8198101,诚邀合作伙伴。

一路上有你

我的青春岁月中时时处处都有学生的影子,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亦师亦友亦父母。一个个可爱的孩子们或如闪耀的钻石,或似璀璨的珍珠,或如芬芳...[详细]
齐鲁网 2017-03-02

我的教育梦:种桃 种李 种春风

“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一颗呀一颗种子,是我心里的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详细]
齐鲁网 2017-03-02

那次流泪

每当我看到一幅幅黑板报,我总会想起她,想起她那次流泪。[详细]
齐鲁网 2017-03-02

“将心比心”架起沟通的桥梁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详细]
齐鲁网 2017-03-02

对弈缺点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个性凸显;自控力、自觉性有所发展但不显著;是非观念已形成,但很薄弱;自我调节能力差,情绪很不稳定。这...[详细]
齐鲁网 2017-03-02

备战中考:孩子 你可能陷入了假性勤奋

晚10点,xx同学筋疲力尽的躺在床上,感觉身体被掏空。终于做完了今天所有的作业,终于整理完所有的错题,终于预习完明天所有要学的课程。。...[详细]
新浪网 2017-02-15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