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10种超限超载情形属失信行为 36部门联惩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程春雨

2017-02-27 10:56:02

近日,交通部等36个部门联合签署合作备忘录,对十种情形的严重违法失信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相关责任主体实施3个方面26项联合惩戒措施,限制失信当事人的市场准入、行政许可、融资、部分高消费、享受优惠政策等行为。交通部表示,未来将加强寄递物流、网约车出行等重点领域的信用工作。

超限超载治理引入信用手段联合惩戒

根据36个部门联合签署的《关于对严重违法失信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相关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简称《备忘录》),各部门将依法依规对联合惩戒对象采取一种或多种惩戒措施。

交通部副部长刘小明在2月2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治理超限超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去年8月开始的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看到,受现行法律法规制约,对违法超限超载往往采取行政处罚为主的管理手段威慑力有限。《备忘录》运用信用手段联合惩戒,对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联合治超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刘小明表示,下一步,将着力抓好《备忘录》落实落地工作,准确界定严重违法失信责任主体名单,及时向其他部门和社会公众发布和共享,加大对失信主体的检查力度,将信用作为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工作的重要考量因素,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同时也需做好信用修复、异议处理等工作。

失信人将被限制融资,乘坐飞机、高铁等

根据《备忘录》,在限制或禁止失信当事人的市场准入、行政许可方面,包括严格道路运输市场准入,限制企业经营的审慎性参考,限制取得生产许可、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取得政府供应土地、参与工程等招投标、取得安全生产许可,供新增项目核准时审慎性参考等8项措施。

在加强日常监管、限制融资和消费方面,将加强货车生产和改装、重点货源单位、重要路段和节点、安全生产监管,将失信人失信记录供金融机构融资授信时审慎性参考,从严审核企业债券发行,限制乘坐飞机、列车软卧、高铁等部分高消费行为。

相关部门还将限制失信当事人获取政府补贴性资金和社会保障资金支持,限制其享受运输绿色通道等优惠性政策,并在纳税信用管理、成为海关认证企业、评优表彰、在事业单位或生产经营单位任职等方面,对失信当事人采取限制或禁止措施。

失信当事人有关信息将通过交通部网站、“信用交通”“信用中国”网站、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向社会公布。

十种严重违法超限超载行为列入失信名单

交通部2月7日发布的《关于界定严重违法失信超限超载运输行为和相关责任主体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列入严重违法超限超载运输失信当事人名单:

货运车辆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超过3次的; 货运车辆驾驶人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超过3次的; 道路运输企业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的货运车辆超过本单位货运车辆总数10%,被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业整顿的;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擅自改装机动车,情节严重,被吊销经营许可的; 指使、强令车辆驾驶人超限运输货物,被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处以2万元以上罚款,或者1年内被给予3次以上行政处罚的。

以及,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超限运输行政许可,或者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超限超载运输车辆驾驶人、源头单位、大件运输企业无正当理由拒绝有关部门监督检查或者提供虚假情况的; 因堵塞交通、强行冲卡、暴力抗法、破坏相关设施设备,被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的; 因违法超限超载造成重大责任事故且负同等责任以上的;暴力抗法致人死亡或伤害的。

上述各项中的“超过”“以上”包含本数。“1年”从初次领取道路运输证、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之日算起,可跨自然年度。

联合惩戒超限超载会推高运价?

交通部运输服务司司长徐亚华在发布会上表示,去年9月份治超实施以来,跟今年的1月份比较,运价有所上升。物流成本上升以后,运输企业要通过运价的合理调整来弥补成本上升的影响;也会倒逼运输企业通过提高运输的效率、转变运营模式、加大技术装备投入等因素来降低物流成本。

徐亚华强调,实施联合惩戒,使相应的责任主体受到处罚,增加了违法主体的违法成本,有利于净化货运物流市场秩序;进一步强化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着力提升货运车辆安全标准水平,有利于提升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水平。

同时,他表示,实施联合惩戒,有利于遏制车辆的非法改装行为,促进先进物流模式和物流装备的推广应用,强化物流各环节、各要素的衔接匹配,对于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支撑物流的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信用奖惩合作还要扩围 将加强寄递物流、网约车的信用工作

交通部门近年来在项目招投标、工程建设等领域运用信用手段开展管理工作,先行先试、重点突破,有效调动和释放了市场主体活动。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有所改善。但也看到,目前交通运输信用体系覆盖范围不广、联合惩戒力度不足、市场竞争无序、交易成本高、市场监管难度大等问题依然存在。

刘小明表示,交通运输行业必须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在推进落实公路治超领域联合惩戒备忘录基础上,再选择1-2个交通运输领域,出台相应的“红黑名单”制度和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框架下,加强寄递物流、网约车出行等重点领域的信用工作。

他还表示,突出先行先试,开展行业信用试点工作。选择部分省份和重点城市,开展交通运输领域信用试点工作,以重点带动全局,以示范促进整体,推动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向纵深推进。

(记者 程春雨)

[责任编辑:杨凡、韩琳琳]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6-8198101,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6-8198101,诚邀合作伙伴。

汽车合格证被融资担保正成为消费维权难点

汽车合格证被融资担保正成为消费维权难点

近一时期,辽宁省各级消费者协会陆续接到数以百计的消费者投诉,反映购买汽车后得不到汽车出厂合格证明,导致不能办理车牌和购买保险,不能...[详细]
新华社 2017-02-23
公安部:中法将实现驾驶证互认换领

公安部:中法将实现驾驶证互认换领

记者从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获悉,2月21日,公安部与法国内政部在北京签署驾驶证互认换领协议。中法双方承认对方核发的有效驾驶证,一方准许持...[详细]
人民网 2017-02-22

充电遇“冰火”两重天 配套设施需再加速

新能源汽车推广迅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驾驶电动汽车出行。同样,充电桩建设也愈发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但“有桩无位”、“有位无电...[详细]
新京报 2017-02-20
中国2016年汽车行业数据公布

中国2016年汽车行业数据公布

据工信部网站消息,中国2016年汽车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呈较快增长,据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汽车行业整体经济运行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呈较快...[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17-02-17
1月乘用车产销双降 新能源车仅售6000辆

1月乘用车产销双降 新能源车仅售6000辆

2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2017年1月汽车产销数据。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6.9万辆和252.0万辆,产量比上年同期下降3...[详细]
北京青年报 2017-02-15
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预计销量80万辆

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预计销量80万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8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市场销量在80万辆左右。其中...[详细]
经济参考报 2017-02-09

汽车及零部件投诉高 销售服务猫腻多

日前,内蒙古呼和浩特铁路公安局包头铁路公安处历时8个多月,辗转多地,在云南、甘肃等地警方的配合下,经过缜密侦查,艰苦奋战,成功斩断...[详细]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1-25
汽车类投诉居高不下 “网约车”投诉成新热点

汽车类投诉居高不下 “网约车”投诉成新热点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2016年消费者投诉热点报告,网约车首次成为投诉热点。报告显示,汽车类投诉数量仍然居高不下,销售服务“猫腻”...[详细]
人民网 2017-01-25
滴滴阶段性取消出租车“建议调度费”

滴滴阶段性取消出租车“建议调度费”

加价提醒、修改调度费金额……临近春节,用手机APP叫一辆出租车或者网约车时,加价渐渐成为常态。“有的软件是加多少钱您自己看着办。有的...[详细]
北京日报 2017-01-24
2016年SUV:销量超900万辆 自主品牌占大半

2016年SUV:销量超900万辆 自主品牌占大半

SUV车型继续成为引领车市增长的强力“引擎”,据统计,SUV车型全年销售904.70万辆,同比增速高达44.59%。值得一提的是,自主品牌凭借SUV市场红...[详细]
中国经济网 2017-01-23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两年居世界第一

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51.7万辆和50.7万辆,连续两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经过几年的大力...[详细]
新华社 2017-01-19

工信部要求生产企业为新能源汽车建档跟踪

记者16日从工信部获悉:工信部已公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对已销售的全部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运...[详细]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1-18
我国将新建800余座城际快速充电站

我国将新建800余座城际快速充电站

1月17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了关于印发《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规划》提出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涉及...[详细]
北京商报 2017-01-18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