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闪电新闻
2024-09-04 11:08:09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4日讯 9月4日,朱树屏事迹展暨科地合作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主题实践活动在潍坊昌邑市举行,来自中国水产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们集聚于此,共商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
朱树屏,山东潍坊昌邑市北孟镇人,世界著名海洋生态学家、海洋化学家、浮游生物学家、水产学家和教育家,世界浮游生物试验生态学领域的先驱,中国海洋生态学、海洋化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中国水产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
昌邑依海而立、向海而兴,近年来着力牧渔耕海、向海图强,不断孕育海洋新质生产力,一幅靓丽的“蓝色画卷”正铺展开来。
传承——海洋文化唤醒“蓝色动能”
海洋是如何形成的?海底有哪些矿产?怎样利用开发海洋资源?漫步在昌邑市北孟镇的海洋科普馆,跟随着解说员的讲解,认真观摩各式各样的模型与视频资料,游客们对于海洋文化的理解愈加深刻。
“朱树屏生于昌邑,有着根植于昌邑人基因中的海洋文化传承。我们投资7000多万元建成了昌邑树屏学校、朱树屏事迹陈列馆、海洋科普馆‘一校两馆’,弘扬、宣传朱树屏的事迹,传承推广好海洋文化。”北孟镇党委书记张洪洋说。
昌邑,古称“鄑邑”“都昌”。据《世本·作篇》记载,大约在距今5500—5000年间,“盐祖”夙沙就在潍坊北部沿海一带传授“煮海为盐”技艺。春秋时,齐国盐业生产繁盛,建别都于都昌,“管仲相齐,为渔盐之利致齐富强”时,“都昌已负盛名”。从此,昌邑成为“三齐巨邑”“齐国盐都”和“齐国七十二城”之一。
自古以来,昌邑人牧洋为田、与海共生。“以舟为车,以楫为马”的海洋品格,世代流淌在昌邑人的血脉之中。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昌邑人民创造了璀璨的海洋文化,留下了宝贵的海洋文化遗产,在当代中国海洋文化建设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眼下,昌邑正利用海洋文化优势,以文赋能、以文兴业,实现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再跨越”。
每年正月十五,当地居民们都会聚集到位于昌邑北部的下营港,庆祝他们专属的节日——祭海节。祭海,是中国沿海地区一种古老而庄重的仪式,旨在向海洋祈福,表达对天地海的感恩和敬畏。仪式当天,渔民们载歌载舞,通过扎制大船发送祈福、祭拜海神等方式祈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鱼虾满舱。如今的祭海节已不再是单纯的祭拜仪式,受惠于现代化海洋经济的发展,成功入选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传承发扬海洋文化,离不开对海洋生态的保护。在三峡昌邑海上风电项目的海洋牧场内,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看到海底的场景,形态各异的藻类植物密密麻麻聚集在人工鱼礁和风机基础周围,周围的鲈鱼、磷虾也在欢快摇曳,生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共同构成了一片壮观的“水下森林”。
从增殖放流补充鱼类种群数量,到渔业绿色养殖,再到建立山东省首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昌邑与海的故事绵延数千年,横跨数万里,慢慢沉淀出文化交融的余韵,并且还将持续讲述下去。
乘风起,共潮生。昌邑的优势在海、潜力在海。如今,绵延不辍、浩荡悠长的海洋文化在新时代被唤醒出更多可能性,展现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动能”。
创新——科创人才掀动“种业芯片”
朱树屏曾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建国以后首任所长。时间跨越到70年后的今天,锐意进取的昌邑人民依然在海洋种业上不断科研创新。
在海丰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的孵化车间内,孵化成苗不久的“黄选1号”三疣梭子蟹正欢快地游弋。相较于原生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性状稳定等特点。在不远的将来,它们会进入养殖池塘,继续成长之旅。
三疣梭子蟹是中国海产大型经济蟹类,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三疣梭子蟹良种研发及应用的成功,得益于产学研结合。我们与黄海所联合培育出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和‘黄选2号’两个新品种,助推养殖增产30%左右,极大促进了产业发展。2023年,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海丰公司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三疣梭子蟹良种场。”公司总经理王学忠说。
苗种是海洋食物的“芯片”。纵观昌邑水产种业“小步快跑”的进程,由乏到多、由多到精、由近到远……其发展历程,演绎着昌邑人“靠海吃海念海经”的智慧。该市聚焦种业“卡脖子”难题,设立种子资金,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水产种业产业链,组建鱼、虾、贝、蟹、参5个海洋种业创新联盟,聚集创新企业60多家,年培育优质苗种150亿单位。其中,南美白对虾的种源多年来一直被国外垄断。为突破种虾瓶颈,昌邑市推动广东海大集团、汇泰投资集团等全国优质资源强强联合、抱团发展,共同出资组建了国内水产业首个联合育种平台——邦普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截至目前,邦普公司建成了全国最大、遗传多样性最高的南美白对虾活体种质资源库,培育出了高抗、康大、快大三个新品系,核心种质已连续选育5代以上,年度可培育优质SPF种虾能力10万对,填补了国内空白。
联系对接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102家高校院所并建立起长期、稳定、深入的合作关系;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引进合作的方式建设,建立对虾育种联合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种业研发基地等高水平海洋种业协同发展平台30多个;先后分三批对外发布海洋种业技术攻关项目12个,吸引南开大学等海洋专业优势高校专家、团队“揭榜”,揭榜率、完成率均达100%……一系列的举措为海洋种业发展贡献了“人才”力量。
从曾经的“捕鱼人”到今朝的“牧海者”,海洋种业已经成为了昌邑市蓝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昌邑市建成国家级三疣梭子蟹水产良种场1个,省级水产原良种场5个。
深耕——靠海吃海迈向“依海而兴”
回望朱树屏的一生,取得如此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深耕,潜心研究”。作为“树屏故里”,昌邑市深耕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经济,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来到昌邑市北部海边,一望无际的盐田色彩缤纷,黄、棕、绿、交相辉映,从高空中俯视过去美若多彩的调色板。而在相距不远的下营化工园区内,坐落着近百家大型化工企业,已形成立足本地、辐射全国的大型产业集群。“昌邑市是知名的溴素及原盐生产基地,最高时全中国海盐总产量的1/6和溴素总产量的1/4都来源于这里。”昌邑市工信局局长范新章介绍。
优越禀赋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昌邑市大力发展海洋化工产业的基础。如今的昌邑市依托下营、龙池两个省级化工园区平台,聚焦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以多维变革塑造园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一条1000亿级高端化工产业链加快建设,昔日的“齐国盐都”再次走在腾飞的路上。
从“煮海为盐”升级为高端精细化工——培育国家“瞪羚”“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等企业23家,荣信化工、汉兴医药等18家企业的27个产品占据全国最大市场份额,其中二硫化碳、沙坦联苯等12种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组织企业与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46个,开展200多项关键技术攻关,解决企业技术需求180多项;海洋精细化工、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级特色产业集群,现代海洋生态经济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省级“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
海洋渔业同样缤纷多彩。昌邑海域辽阔,地势平坦,水质肥沃,生态良好,拥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丰富的水域滩涂资源,具有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天然优越条件,是全省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养殖基地。现有海水养殖面积约40万亩,其中贝类底播及筏式扇贝增养殖35.7万亩、海水池塘养殖2.5万亩、大水面海水养殖1.8万亩,工厂化养殖大棚450多个、养殖面积50万平方米。数据显示,2023年该市渔业总产量21.8527万吨,同比增长3.96%,渔业总产值35.2129亿元,同比增长4.1%,虾贝“双50亿”全产业链初步构建。
潮起潮落,此消彼长。踏浪新时代,昌邑与海洋相拥逐梦的故事,仍在远航。
闪电新闻记者 王亮家 刘九省 潍坊报道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6-8198101,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6-8198101,诚邀合作伙伴。